各個地方、民族的茶俗根據(jù)自身文化傳統(tǒng)和民族地方特色,都具有著鮮明的特點和豐富的內(nèi)涵、情韻,別有一番滋味。
今天我們就來講講,有名的北京大碗茶、廣州早茶、潮汕工夫茶。
01
北京大碗茶
喝大碗茶的風尚,在漢民族居住地區(qū),隨處可見。在中國北方最為流行,尤其早年北京的大碗茶,更是聞名遐邇,如今中外聞名的北京大碗茶商場,就是由此沿習命名的。
早年間北京賣大碗茶的都是挑挑兒作生意。挑子前頭是個短嘴綠釉的大瓦壺,后頭籃子里放幾個粗瓷碗,還挎著倆小板凳兒,一邊走一邊吆喝,碰上了買賣,擺上板凳就開張。
后來漸漸演變成擺攤設點的茶亭,在路邊支起個白布篷,擺上一張簡陋的木桌和幾把小凳。茶亭主人用大碗賣茶,價錢便宜,便于過往的行人就地飲用。
大碗茶多用大壺沖泡,或大桶裝茶,大碗暢飲,熱氣騰騰,提神解渴,好生自然。這種清茶一碗,隨便飲喝,無須做作的喝茶方式,雖然比較粗獷,頗有“野味”,但它隨意。不用樓、堂、館、所,擺設也很簡便,一張桌子,幾張條木凳,若干只粗瓷大碗便可。
大碗茶由于貼近社會、貼近生活、貼近百姓,自然受到人們的稱道。即便是生活條件不斷得到改善的今天,大碗茶仍然不失為一種重要的飲茶方式,深受北方老百姓的歡迎,現(xiàn)在也成為了北京地區(qū)的一種風俗文化,充滿了橫街窄巷間濃濃的人情味。
02
廣東早茶
在廣州,人們將“飲早茶”稱為“嘆早茶”。“嘆”在廣州話中是“享受”的意思,包含有享受茶香,享受美食的意蘊,也包含了人們在享用時,沉淀心靈、品味生活的緩慢過程。
粵式早茶歷史悠久,最早可追溯到清同治年間。那時早茶鋪類似于街邊支攤,以茶為主點為輔。后來飲早茶文化逐漸流行,路邊攤也就慢慢變成了茶館、茶樓,進而演變到今天的各大酒家。
當然,茶樓除了宴請飲食的功能之外,還是許多生意人交流信息的地方,這也同時體現(xiàn)了廣東“重商”價值取向。
03
潮汕工夫茶
潮汕的工夫茶并非指某種茶葉或茶類的名稱,而是一種泡茶的技藝。因為這種泡茶工藝比較復雜和講究,操作起來需要花費不少工夫,故而得名“工夫茶”。
潮汕工夫茶,最大的特點是:茶具精致小巧、烹制考究及以茶寄情。泡飲潮汕工夫茶,一般選用半發(fā)酵的烏龍茶、鐵觀音等,相對來說,潮汕工夫茶,更講究的是茶具器皿。
在潮汕,有客上門,主人家就開始沖茶,盡管用的是粗茶,沖出來苦澀難耐,所以主人熱情請客人喝茶之時,更常常會自謙一句:“茶薄人情厚。”,意思是茶雖淡而情意深厚。